新闻 > 全部 > 漫画少女的进击之路——京都精华大学合格者罗同学专访
漫画少女的进击之路——京都精华大学合格者罗同学专访
2020-04-24


罗同学profile



姓名:罗璇
来日时间:2019年4月
报塾时间:2019年4月

合格院校及专业:京都精华大学 · 故事漫画学科



“比起画风,我更看重剧情”


作为一个从小热爱动漫的人,罗同学对于看漫画这件事有着自己独特的こだわり。

“我喜欢简单却有氛围的艺术风格,比如说,看漫画的时候比起画风,我更看重剧情。”

罗同学说,她喜爱的漫画家大多注重人物的性格刻画而非画风的完成度,更注重每一笔线条的揣摩而非色彩的修饰。

她最爱的动漫是《进击的巨人》,这也是促成她来日最重要的一个契机。

“我觉得《进击的巨人》的剧情可以称得上是杰作,是那种一个漫画家可能一辈子只能出那么一两部的杰作,它对我的影响真的可以说特别大。”

相信看过《进击的巨人》的原著的同学都知道,在一众画风杰出的Jump系漫画中,它的早期画风很多时候已经不能用“简单粗犷”一词来形容了(虽然后期的画风成长突飞猛进)。笔者记得在《进击的巨人》面世初期,许多粉丝见识到原著画风后大惊失色。

《进击的巨人》第一卷

然而,它的剧情,或者说背后这位鬼才漫画家的剧情把控力,又是一等一的好。对于罗同学而言,《进击的巨人》将成为她一生追寻的目标。

“京都精华的出色不仅仅在于漫画”

早在高一的时候,罗同学就盯上了以培养漫画家出名的京都精华大学,并将它作为自己的第一志愿。

据她所说,对于自己要前往日本学漫画这件事,从事艺术相关行业的父母十分支持。尤其是学油画出身的母亲,认为动漫将来在中国大有发展前景。

“既然你妈妈是学习油画的,你有考虑过学习油画吗?”笔者不禁发问。

罗同学却笑着承认了自己对油画的反骨心:
“因为妈妈的原因,我对油画这类纯艺了解的算是比较多。纯艺方面的画家,基本上都有些过于注重内心感受,许多人一辈子就盯着自己的画,或者说画中的世界吧,而不怎么关注外界……
 “我不喜欢盯着画面,我希望通过作品表达一些现实世界的诉求,这可能也是我为什么看漫画会无视画风只关注剧情的原因吧。”

言归正传,虽然罗同学很早就定下了要来日本学习漫画的决心,但在来日之前,她对自己的第一志愿了解并不多。

“当时只觉得京都精华大学名气好,国际知名度也高。”

正在让她领略到京都精华大学的魅力的瞬间,是在她观摩盐田千春展的时候。

盐田千春展

她说,自己首次领略到装置艺术多空间的美,那是一种“瞬间融入血液的感动”。那一次,她惊讶地发现盐田千春正是京都精华大学的毕业生。

“我还挺意外的,平时只听见大家说京都精华的漫画学科怎么怎么好,没想到这样出色的装置艺术家也出身于京都精华,就觉得京都精华真的是培养了各行各业的杰出人才。”

而本学期,盐田千春将会在母校开设特别讲座,罗同学表示对此非常期待。 

征服教授团的漫画——《抉择》


在考学阶段前期,罗同学一度遭遇出愿的学校全落的惨剧。她在自己反思时认为,是因为没能确立起一种明确的风格才招致这样的局面,因此一度为寻找自己的风格而焦虑不安。

这时,名美的老师开导她不要急于寻找一种自己的风格,可以先试试看按照老师给出的要点,画出一部完成度较高的短篇漫画。



老师给了罗同学这么几个要点:

① 故事要有完整的起承转合

② 人物设定上要制造反差

③ 故事线发展要有变化冲突


于是,罗同学就按照这几条要求,创作了一篇以人类与人外生物(美人鱼)为主题的短篇漫画《抉择》。

“其实这篇漫画我自己画的时候倒是没什么感觉,没有说很喜欢之类的。”她笑着说。

只不过令她没有想到的是,正是这篇被她放在作品集最后、当初仅仅是为了迎合老师的要求“交作业”的短篇漫画,让她最终征服了京都精华大学的教授团。

“我个人感觉,京都精华大学是我备考的几所学校里最看重作品的。在面试的时候,教授一直在认真地看我的作品,特别是关于这篇漫画和我聊了非常多的细节。所以后来被录取了,我就有一种遇到伯乐的感觉,也确实是有缘分在吧。” 


本文前面部分视频中讲到的这篇名为《抉择》的漫画,在构筑世界观时参考了《进击的巨人》,并糅杂了不少标新立异的细节。

在《抉择》的世界里,人类社会被困于某个海中岛屿,而四周的大海里充斥着人类的天敌——以人类为食的美人鱼。为了生存,人类每年会派出军队出航前往彼岸的大陆寻找粮食,然而军队时常被美人鱼袭击,以至于无人生还颗粒无收。贫穷的男主人公与病弱的义妹相依为命,某一天为了争夺粮食而被人打落大海的他,意外被美人鱼姿态的义妹所救。成功被救回岸上的男主人公再也没有见到过妹妹,为了找回妹妹,长大后的他加入了军队……

这部作品打破对美人鱼的刻板印象,它们不再是美和梦幻的化身,而是血腥的食人一族。而为了找回美人鱼妹妹的男主人公,却加入了以杀死美人鱼寻找粮食为使命的军队。

种种矛盾冲突与人物的复杂性,为读者留下了大量联想的空间。